【安全保健】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2023-10-16 13:36:40          来源:长阳保健室 | 编辑:李彤 | 作者:郭小意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需要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保健小知识吧!


轮状病毒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伴随发热,体温【37.9~39.5°C】。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并用肥皂或流动水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及外出归来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餐具专用,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众场所;室内勤开窗通风、勤消毒。


注意事项


1.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2.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预防措施


勤洗手并用肥皂水或流动的水;多喝白开水;注意饮食,少吃辛辣油腻、过咸过硬的食物;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防止过度疲劳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烧、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瘆或溃疡,疼痛明显。


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并将纸巾丢至垃圾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避免去人多的公众场所;保持室内通风。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C,可持续2-3天。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多喝白开水;适当增减衣物,常备隔汗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表面发热。用手按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一般4~5天逐渐消退。同时会伴有发热、畏寒、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措施


  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外出时注意戴上口罩,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整洁,定时开窗通风;避免辛辣、油炸食物,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多在户外阳光下活动;勤洗手、勤晒衣服、被褥;及时接种疫苗。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的一种病原体,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传染源多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病原体经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 运动增加免疫力:多进行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可增加免疫力,抵抗病原体入侵。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放入纸篓;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或用酒精消毒液洗手。

3.出行注意:秋冬季避免长时间逗留于人口密集区。



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的症状很多,主要包括:咳嗽(干咳或有痰)、发热、呼吸困难、疲劳,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咯血、胸痛等。


传播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病人咳嗽、打喷嚏喷出的飞沫就有可能传染给他人。





预防措施

      1.积极发现并治愈肺结核病人。如果发现连续咳嗽、咳痰两个星期以上或者有咳血等现象,要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并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千万不可带病上课;

      2.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掩住口鼻;

      3.家庭居室、教室、宿舍等地方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平时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网吧、集市、游乐场、商场等;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家庭勤晾晒被褥等;

      5.提醒孩子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坚持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

      6.注意饮食营养,不挑食、尽量少吃快餐和外卖食品。注意荤素搭配,日常饮食中多吃奶制品、肉类、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粗粮等;

      7.如孩子得了肺结核,要主动向幼儿园报告,千万不可隐瞒病情上课。同时按结核病定点医院医生诊断办理休(复)学手续和进行规范治疗。家长要提醒孩子按时服药,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千万不可随意停药。随意停药会导致治疗不彻底,有可能转成更难治的耐药肺结核;

      8.孩子万一得了肺结核,也并不可怕,家长要给予孩子更贴心的关爱、帮助孩子树立治疗信心。只要坚持规范治疗,绝大多数的肺结核都是可以治愈的。



1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为了杜绝传染病在园内传播和蔓延就诊时让医生开诊断证明。


2

 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幼儿所在班级老师,如果诊断为传染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幼儿的身体健康。

责编:李彤

来源:长阳保健室

热点
政务要闻
专栏
我要报料

  下载APP